國產大飛機C919搭載使用這家公司的鈦合金緊固件!
來源:齊魯網
十年間,鈦金科技成長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高端緊固件配套服務商,年產值增長了30倍——
產業升級、智能制造
2022年9月13日上午,兩架注冊號為B-001F和B-001J的C919大型客機相繼由上海浦東飛抵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這是繼今年7月12日落地北京大興機場后,C919再次在民航機場完成“亮相”動作,此舉標志著我們距離坐上國產大飛機又近了一步。
消息傳來,位于煙臺高新區的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內成了一片歡呼的海洋。
作為國內最早供貨C919鈦合金緊固件、國內第一家取得C919適航認證的企業,國產大飛機穩步邁向商業運營的步伐,折射出的正是鈦金科技向“創造”行進、向“智造”轉型的發展路徑。
這家成立于2010年10月的集航空航天高端緊固件及結構件研發、生產、檢測于一體的企業,經歷了中國制造業“智能轉型”的發展大潮,更趕上了“大國重器”相繼問世的發展新時代,由此,迎來了屬于企業的加速嬗變。
看產值,十年前不足1000萬元,去年已超3億元,整整增長了30倍;
看人員構成,十年前僅有10個人的研發團隊和148名工人,如今已發展壯大為60余人的研發隊伍和350余名一線工人;
看廠區,十年前在芝罘區1間2000多平方米的老廠房中,如今已在高新區擁有占地170畝的園區和8座新廠房;
看成就,從十年前籍籍無名到如今成功躋身國內航空、航天、發動機重要緊固件供應商,產品材料覆蓋鈦合金、高溫合金、不銹鋼、鋁合金等,為國內民用飛機ARJ21、C919、CR929、MA700、AG600等航空型號提供配套,并在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等多個航天型號項目上實現應用。目前已向全世界350余家高端用戶,海、陸、空、天多個重點項目,高質量交付了6000余萬件鈦金緊固件。
這十年,是技術大爆炸的十年,也是制造業大踏步向前邁進的十年。十年間,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鈦金科技積極服務國家戰略,持續深化創新研發,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最強音。
從制造到“智造”
“智能轉型”的時代選擇
1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高新區海天路上的鈦金科技C2廠房,各個工位繁忙有序,生產熱火朝天。溫鐓區的工人正在操作智能機械臂對螺釘進行頭部鐓制。隨著左右機械臂的按壓配合,僅用幾秒鐘的時間,一枚枚緊固件便制作成型。
“這些緊固件將應用于C919大型客機和一些其他的國產客機。”東方藍天鈦金科技有限公司黨總支副書記、工會主席田文廣介紹說,“十年前,這些工序都需要人工操作,即便工人再熟練,受制于出品速度和品控誤差,產品速度和質量也無法成正比。”
生產一顆緊固件,需要經過40多道加工工序、十幾道檢測、13萬次高強度抗疲勞測試,對技術的精準要求可謂嚴上加嚴,而要達到上千萬的生產體量,僅靠人工顯然是不夠的。
面對國內航天航空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鈦金科技在2017年開始打造“數字工廠”,聚焦精益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通過多品種、小批量柔性智能制造,推進營銷、研發、制造管理過程中的信息化集成,實現企業價值鏈全過程有效協同和資源共享。
“數字工廠的建成,不僅增強了產品制造過程的穩定性,實現成品的無誤差,機器還可以24小時運作以解放人工,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田文廣表示。
以其中一道生產工序為例,一臺連續式溫鐓機可以利用高可靠的自動化控制系統,精確地控制和匹配產品加工過程中的加熱溫度、時間和切料長度等加工關鍵參數,一次性分解成多個配件“雛形”,經檢驗合格,再進入下一道工序繼續加工。由于生產過程全自動化,人為因素影響小,生產效率可達到60pcs/min。
推進產業智慧化發展,高起點實踐智能制造,信息化驅動生產能力,鈦金科技已然走在了智能制造發展新時代的最前沿。
如今,鈦金科技的數字工廠不僅實現了生產流程上的自動化,旨在實時傳遞用戶需求以更好滿足市場前端訴求的信息傳遞也更加智能,生產計劃、產品狀態、物料轉移等多種業務過程實現數字化,移動端可瞬時聯動各部門協同響應,形成信息驅動生產模式。智能車間物流系統也運行平穩,AGV系統自動配送現場物料, MES終端人機交互指導現場作業,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不久前,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2022年山東省智能工廠、智能制造場景、數字化車間及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名單公示》,“鈦金科技工業數字化緊固件智能生產制造工廠”成功入選2022年山東省省級智能工廠,這也成為鈦金科技推進“智能轉型”的最響亮回答。
從“零點”到領跑
填補國內空白的硬核實力
“你看,這枚不脫出緊固裝置,就是在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航天員駐守天宮三十三天期間,為維修拆卸所‘量身定制’的。”在鈦金科技報告廳產品展示區,鈦金科技相關技術人員向記者展示了一枚與眾不同的緊固裝置。
僅有一個指節大小的緊固件,卻是航天器維修拆卸時的關鍵“工具”。然而,由于航天方面的技術“前所未有”,其需要克服的難題也是不可估量的。
瞄準為國家航天器提供最優質的緊固件,鈦金科技足足用了5年時間,將空氣動力學、材料學、熱力學、摩擦學等十幾種原理匯聚一體,才最終完成了從產品研制到形成正樣實現批量裝配,滿足了航天器配套需求。
由于太空環境惡劣,衛星、空間站又需要長期使用,為了能夠研制一種緊固性能優越、拆裝位置可控、拆卸方便的新型航天緊固件,我們在不斷溝通試驗后,最終設計了由限位墊片、彈簧和螺栓組合裝配的方案,完全滿足要求。”該技術人員說。去年4月29日,鈦金科技生產的不脫出緊固裝置隨天和核心艙任務開啟了長達15年的太空服役征程,為空間站運行提供優質保障。
站在今天回望過去,田文廣坦言,“沒想到。”“十年前,我們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從零開始,一邊搞建設,一邊搞研發。”田文廣回憶說,在研發團隊的不懈努力下,相繼攻克了成型技術、熱處理技術、表面處理技術等多個難題,填補了一項項國內緊固技術空白,終于蹚出了一條路。
這種填補國內空白的技術攻關,在鈦金科技并非個例。
應急斷離保險銷是設置在飛機發動機與機翼之間吊掛結構中的一種機械安全保險裝置,也是C919大飛機關鍵技術之一“精確斷離技術”的主要載體。
自2014年底開始承擔C919大飛機吊掛應急斷離保險銷研制項目,到2019年底順利完成適航驗證試驗,鈦金科技歷經了五個春秋。公司項目組成員與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專家聯合進行技術攻關,共同完成了材料選用、結構設計、工藝優化、仿真計算、生產試制、試驗驗證等一系列工作,最終圓滿完成了產品設計與開發任務,打破了國外對于該技術的壟斷,為國產C919大飛機的順利適航取證貢獻了不凡力量。
C919大型客機國產標準件、C919應急吊掛斷離銷及吊掛斜撐桿、C919配套金屬支架、“新一代大運載”高端緊固件、航天新QJ標準高端緊固件、不脫出緊固裝置……
十年間,不斷攻關、突破、應用,鈦金科技用一個個“小產品”在國家“飛天入海”的大事業上留下了令人驕傲的“煙臺烙印”。
從“無名”到“閃耀”
“大國重器”烙印“煙臺力量”
在鈦金科技報告廳產品展示區,一面墻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墻上擺滿的一封封感謝信訴說著鈦金科技為我國航天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
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總指揮王鈺及總設計師李東在感謝信中寫道:貴單位為火箭配套生產的高端標準緊固件產品性能穩定、質量可靠,經過火箭飛行試驗驗證,滿足飛行使用要求,長征五號B遙二火箭的成功發射凝聚著你們的智慧與奉獻。
在長征五號型號任務中,鈦金科技對助推器捆綁螺栓進行了升級優化,成功研制出高強度鈦合金捆綁螺栓,并配套了大量高溫合金、鈦合金高端緊固件,產品質量優異,為保障火箭成功發射作出了突出貢獻。
“高新智造”成就大國重器。不僅是長征五號,中國商飛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航發燃氣輪機有限公司、成都飛機工業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個團隊已連續多年向鈦金科技送來感謝信。憑借著過硬的質量及科技含量,鈦金科技的緊固件產品已在“天問一號”“蛟龍”號、國產C919大飛機等大國重器上得到廣泛應用。
十年間,一個個自主創新的突破,一個個高精尖的應用,讓鈦金科技從一家籍籍無名的企業成長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有力參與者、貢獻者。
截至目前,鈦金科技的合作客戶已近400家,可以提供包括航空航天用鈦合金、高溫合金、鋁合金及鋼類緊固件與小型精密結構件的設計、生產與服務,同時對外提供檢驗檢測及熱表處理等服務,年產高端緊固件及結構件數百萬件,產品種類覆蓋國內航空航天高端市場需求。目前,鈦金科技項目二期建設已經完成,待全部達產后,每年可生產鈦合金、高溫合金等緊固件2000萬件,將占國內高端航空航天鈦合金緊固件市場份額的30%以上。
具備了高端智能制造能力的鈦金科技,還完成了面向航空航天緊固件全業務流程的信息系統頂層設計,擁有行業領先的信息化手段,能夠實現從訂單到交付“端到端”業務的優化管理。
“作為國企,我們承擔的是保家衛國的角色,保障國之重器的發展,在國家需要時,我們將以國家利益為先,不計成本研發適用型號。”田文廣說。
面向未來,鈦金科技也已經謀定了發展方向,“隨著產品和技術的不斷定型和固化,我們將扎根煙臺,立足智能制造產業化,在核電、醫療等多個高端領域進行多元化探索,以更好地發揮集聚效應、帶動效應,全方位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和國家戰略。”田文廣受訪時表示。
翱翔藍天,遨游蒼穹。鈦金科技用經得住考驗的硬核產品成功成為國家航空航天事業的助力者。未來,奔馳在“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發展道路上的鈦金科技,也定將用更加響當當的實力,在更多“大國重器”、更廣闊領域,烙印下屬于煙臺的奪目力量。
最近新聞
-
2025-04-02
-
2025-03-04
-
2025-02-06
-
2025-01-10
-
2024-11-18
-
2024-10-25
-
2024-05-08
-
2024-04-08
-
2024-03-29
-
2024-02-28